古钱币年代乾嘉时期泉家集藏纪事

  乾嘉时地不爱宝, 北方诸省埋藏地下两三千年的频频出土, 此起彼落, 持续多年。所见者有中州出土空首布, 燕地出土明刀、明月钱, 山东出各式齐刀, 山西出各类小布,陕省秦中出土半两五铢及新莽泉, 四川出土南宋铁钱等。古币愈出愈奇, 种类繁多, 嗜古者目不暇接, 兴奋莫名。此时期政局相对稳定, 万民百姓休养生息, 社会和谐, 呈现一派盛世情景。天时、地利、人和催谷了“盛世多集藏” 这一社会文化景象, 出现十八世纪乾嘉时期我国第一次民间收藏热潮。      乾嘉诸老辈为古泉至交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南地区人杰地灵, 经济又裕, 文人雅士多好古。乾隆初期,考据金石研究古币已渐成风气, 以下纪事皆可说明。      钱塘人赵一清, 字诚夫, 家居名园曰小山堂。赵氏精于考据, 亦嗜古泉, 家藏罕见新莽钱范。尝邀一众同好聚于小山堂, 当中有古泉名家胡道周、篆刻名家丁龙泓, 还有厉樊榭、全祖望、符药林、杭堇浦诸君。一起观赏钱品, 考释古布文字, 众人为古泉即兴吟咏,乐而忘返①。杭州人胡道周, 家藏古钱千余品, 富甲同人, 曾辑《胡氏藏泉拓本》。藏品后来售予汪千波, 再转至孙景高所有, 拓本册后归赵晋斋收藏。      丁敬(1695—1765) 字敬身, 号龙泓, 钱塘人, 清代著名篆刻家, 据“西泠八大家”之首。丁敬勤搜金石古泉不遗余力, 曾辑《武林金石录》, 并编手拓所藏钱谱传世。翁树培曾记述: “甲寅(1794) 正月, 何梦华出龙泓手拓所藏钱谱见示, 建武五铢范, 亦丁所藏也”。海盐张燕昌《金石契》亦记载: “牌, 龙泓外史旧居候潮门外, 掘地得数十枚”。“丁龙泓藏货布传形, 甚珍秘之”②。丁敬有一高徒黄易(1744—1802), 号小松, 安徽歙县人, 寄籍杭州, 官至山东兖州府运河同知。小松精于书法篆刻, 善考据金石文字, 所蓄古钱异品甚多, 曾手拓藏泉四册, 后归福山王懿荣收藏。小松与多位金石古泉同好结交, 时相往来, 当中有张燕昌( 堂)、赵魏(晋斋)、孙星衍(渊如)、翁方纲(覃溪)、阮元(芸台)、钱大昕(竹汀) 等, 一众是有学问的收藏家、考据家③。      钱大昕(1728—1802) 字辛楣, 号竹汀, 江苏嘉定人, 乾隆十九年进士, 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提督广东学政。乾隆四十年退隐归田, 潜心著述及讲学。钱氏学识渊博, 是清代著名经史学家及考据学家, 著作等身, 与纪昀并称“南钱北纪”。嘉庆年间, 曾有多位古钱学者拜会前辈竹汀师, “曩者谒竹汀师于春风亭”。当中有蔡云(铁耕)、瞿中溶(木夫)、朱岧峰、吴嘉泰、陆准等诸君。聚会中钱氏解答了众人提出有关货币史及古币鉴定等问题,此事后来收录在蔡云《癖谈》一书内。      嘉定人瞿中溶(1769—1842) 字苌生, 号木夫, 嘉庆十九年进士, 官至湖南布政习理问。中溶是钱大昕女婿, 精金石之学, 尤癖古泉, 家藏古钱二千余品, 著《钱志补政》二十卷, 惜未梓行。中溶广交天下同好之士, 钱友包括翁树培、金茜谷、刘燕庭、严铁桥、顾湘舟、石昆仲、陆果泉、赵作人、钱水西等④。钱大昕嗣子钱同人也是古钱收藏家, 蓄古钱精品甚多, 曾撰《古泉著述考》。刘燕庭记述: “嘉定钱竹汀宫詹, 著有潜研堂集, 钱同人侗为宫詹独子, 著古泉著述考。同人故后, 余录其书, 拟付刻传之”⑤。      乾隆时还有布衣出身童二树, 袁州知府张朝荦、乾隆廾五年进士毕秋帆, 金石名家倪涛、马思贤、程振华和家藏空首布数十枚的颜衡斋, 都是古泉癖好者, 而未知其姓名的集钱家尚多, 本文所知所记仅属一鳞半爪而已。      翁树培广交海内好古之士      前有翁树培, 后有鲍子年, 两人是不同时期界中领军人物。      金石名家翁方纲(1733—1818) 之次子翁树培(1765—1809), 字宜泉, 顺天大兴人, 乾隆五十二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是乾嘉时最有影响的古泉学家。翁氏自九岁集钱, 潜心集研古币数十年,撰《古泉汇考》八卷, 该书公认为清代钱币学经典著作。惜书稿尚未梓行, 翁氏因病于嘉庆十四年去世, 终年四十五岁。金茜谷曾说: “翁君无子, 闻其殁后所积古金一散而尽”。翁氏生前广交海内博雅好古之士, 鸿雁往来, 同声相应。当中包括潘有为(毅堂)、江德量(秋史)、宋葆淳(芝山)、何梦华、金锡鬯(茜谷)、张廷济(叔未)、孙古云(均袭)、孙星衍(渊如)、童二树、王锦雯、倪模(迂存)、初尚龄(渭园)、刘师陆(青园)、金秬和(伯卣)、何缓斋等, 不少好古之士在当朝任官, 学有专长, 都是知名金石古泉收藏家。当年一位权威学者江藩曾说, 乾隆时有金石古泉四大家, 即“潘中翰有为, 翁部曹宜泉, 家侍御秋史与(倪) 迂存先生四家而已” ⑥。      广东番禺人潘有为, 字卓臣, 号毅堂, 翁方纲阁学之门下士, 精鉴赏金石, 藏古泉异品尤多, 而历代正用钱积至四十余缗, 无一复者, 在京师名噪一时。      江苏广陵人江德量(1752—1793) 字成嘉, □□号秋史, 乾隆四十五年(1780) 进士, 历官御史。江氏博雅好古, 富藏金石古泉精品, 曾辑钱谱二十四卷,于癸丑冬(1793) 病逝, 稿本未及印行, 印藏亦已散无存。      安徽望江人倪模(1750—1825), 字迂存, 号韭瓶。早年与江秋史、翁树培、宋芝山等泉家交往, 受其影响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 始收古钱, 每年增益后达至二千余品, 并潜心考证, 写下心得, 于嘉庆十四年(1809) 著《古今钱略》三十四卷。倪氏结交博古者甚多, 除江、翁、宋氏外, 还有阮元(芸台)、赵魏(晋斋)、瞿中溶(木夫)、严铁桥(可钧)、李申耆(兆洛)、茅连茹(拔崖)、方茶山、张惠言、吴孝显、吴英宿、狄燧等。      泉林逸士宋葆淳, 号芝山, 安邑人, 为翁覃溪阁学之门下士, 乾隆四十八年举人, 笃嗜金石古钱, 尤精鉴别。宋氏为人慷慨大方, 尝以古泉书画赠相知, 东南好古者无不与之相契。例如乾隆八年金石名家厉鹗著有樊榭山房文集, 内有樊榭手书记述雍乾间博古者收藏金石古泉资料, 乾隆五十九年, 宋芝山在扬州书摊购得此书, 后入都赠予翁树培, 为翁书《汇考》增添光彩, 一时传为佳话。宋芝山所藏金石古泉, 后多归张叔未收藏。宋氏所交钱友包括翁树培、孙景高、童叙方、陈秋堂、倪模、张叔未、陈曼生及高塏等。      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张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 嘉兴人。嘉庆三年(1798) 解元, 后归隐故里, 建清仪阁, 以集藏考据金石古泉书画为乐。      乾嘉时期泉家集藏纪事(上)      钱币著作有《清仪阁钱谱》、《张叔未古泉拓本》等。张氏交游广众, 同好相识满天下, 阮元(1764—1849)督学浙江时, 与张氏订金石之盟, 过从甚密。同好包括有钱竹汀、翁方纲、翁树培、潘有为、刘师陆、赵司农、马爱林、赵润甫、孙古云、戴道峻、戴熙、曹友安、周松霭、宋芝山及葛林坡等。翁树培之同癖好友古泉名家何梦华(1766—1829) 博学精思, 善于考据且甚有见地, 并勤搜各藏家所得古泉异品资料, 不断为翁氏提供可靠的钱币讯息, 故翁书引用何氏提供的资料甚多。例如梦华在二十八岁时已为翁氏提供丁龙泓所藏钱谱, 并考得元代至正钱文是江浙参知政事周伯琦奉勅所书, 其后诸家谱录均引用此说。      嘉庆时集藏热持续升温      乾隆盛世之余泽, 一直延续至道光前期, 故民间集藏热持续升温, 嗜泉者有增无减,方兴未艾。      吴门古泉巨室孙古云, 是嘉庆时一位实力派收藏家, 他广收乾隆时泉家旧藏于一室, 故藏泉极富。刘燕庭曾说: “吾友孙古云均袭伯, 庚午辛未间(嘉庆十五、十六年),曾不惜多金购古泉, 极一时之盛”, 并赋诗云: “古云磊落多奇气, 博览兼收癖若狂”。嘉庆十四年, 孙氏在京师邀一众同好聚于其寓斋百一山房, 出席者有张廷济、刘师陆、钱同人、金茜谷、方铁珊、韩桐上、刘青云等, 一众同乐观泉、拓泉及咏泉, 孙氏热情款待, 至晚而归, 此事记于张廷济清仪阁日记中⑦。      嘉庆十四年(1809) 张氏日记内还记述: “刘师陆, 号青园, 行四, 山西洪洞人, 戊辰(1808) 中顺天举人, 现寓烂面胡同大理寺胡宅, 收藏古泉极富”。刘青园青少年时在兰州始收古钱, 集研古币数十年, 老而不倦, 著《虞夏赎金释文》, 其论说多收录在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及戴熙《古泉丛话》中。初尚龄是刘师陆的姻丈, 师陆又是鲍康的姻丈, 三代人同癖好, 弄泉玩出了心得, 均有著述传世。      古泉名家金茜谷刺史, 名锡鬯, 刘燕庭恩师, 著有《晴韵馆收藏古泉述记》十卷。金氏于道光十八年(1838) 去世, 遗言将所藏古泉892 枚赠燕庭。咸丰八年(1858) 燕庭将金氏遗藏赠予藏泉家吕尧仙, 吕氏卒后, 金氏遗藏先由铁牛老人所得, 多年后再转归丁福保收藏。民国廿七年, 丁福保将金氏藏泉捐赠上海市博物馆。嘉道时金石名家叶志诜(字东卿), 曾在京师虎坊桥寓斋设平安馆, 收藏金石古泉及历代官私铜印甚富。道光廿四年鲍康曾拜谒东卿丈于平安馆。叶氏卒后, 平安馆于同治十二年(1874) 二月遭火劫, 遗藏被毁, 部份余品散于市肆。叶氏生前辑有《平安馆泉拓》传世⑧。      乾嘉时杭城是北方出土古钱集散地, 也是数十家菁英云集聚会之所。当年不少钱商泉贩, 走南闯北, 搜罗所得珍泉异品, 为一众嗜古者提供精神食粮, 满足他们心头所好。戴熙曾说: 乾嘉时吾杭癖古泉者甚多, “搜罗最博者有吴逸菴、马爱林、周养浩、童佛菴、陈秋堂、黄小松、金秬盉、周尔昌、钱同人、倪米楼、王检叔”。此外还有戴熙之父道峻公、姜怡亭、胡安之、夏松如、方铁珊等, 都是苏杭地区古泉名家。戴熙还记述: “闻彼时起一钱社, 诸友数日一集, 各出所得, 互相投赠。平时则穷街僻巷, 循视无遗” ⑨。当年集藏之盛况可见一斑。      山东也是古泉名家辈出之地。乾嘉时有莱阳初尚龄、赵北岚, 嘉道时有诸城刘喜海,晚清时期还有利津李佐贤, 潍县陈介祺, 诸城王锡棨、福山王懿荣等, 都是著名金石古泉家。据宋百川先生文章介绍, “还有胶县高凤翰、无棣吴子苾、日照丁麟年、桓台王鹤皋、章丘马国翰等, 皆系乾嘉以降从事过钱币研究或热衷于收藏钱币的学者”⑩。      初尚龄, 字渭园, 著名古泉学家, 乾隆四十二年(1777) 在浙西开始集泉, 搜集考证古钱四十余年, 写成《吉金所见录》一书, 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 刊行。与初氏相交的泉友包括海昌周春、陈舆伯、莱阳赵北岚、广陵江秋史、北平翁树培、泾县吴文炳。还有宋西崖、周松霭、胡憩棠、张集堂等。      集钱家莱阳人赵曾, 号北岚, 乾隆五十四年(1789) 举人, 家藏金石古泉甚富。其中精品不少得自孙献之旧藏。赵氏论泉评说散见于倪模《古今钱略》及初尚龄《吉金所见录》书中。海昌藏钱家周春, 自乾隆十八年(1753) 开始集泉, 笃好三十年, 尤善于古泉鉴别,曾为初尚龄之著述作序。周春同好挚友包括同里陈谯园(莱孝)、张集堂、虞山顾古湫、绣水汪厚石, 都是乾嘉时知名藏泉家。其中陈谯园著有《历代钟官图经》七卷, 翁树培《古泉汇考》及戴熙《古泉丛话》均重视并多引用陈氏《钟官图经》资料。      乾嘉老辈集藏活动中, 看到有不少轶闻趣事, 风趣之余又发人深思。当中一批博学之士, 穷一生努力考据古泉, 甚有心得, 论说胜于前人, 并著有谱录传世, 这些都值得一记。      乾嘉之际各类古钱频频出土,引发各地收藏热潮。嗜古者广收博集,大力搜刮。乾嘉老辈对古泉如此痴迷执着,前所未见,有些行为更不可思议。本文记述一个个的故事,既看到乾嘉老辈之风趣,亦引发人们深思。古泉得来不易, 常说有缘者得之。其实古物常聚于锲而不舍的寻觅之有心人士,他们就是有缘人。      1. 瞿木夫除夕行“祭泉” 之礼。古泉名家瞿中溶, 号木夫, 十岁开始集钱, 数十年搜索古泉至老而不倦, 仅各式五铢钱藏六百余品。嘉庆二年曾乞请翁方纲阁学士书“古泉山馆” 颜其居所, 嘉庆十一年(1806), 瞿氏已蓄古钱千余枚, 思古钱得来不易, 为答谢上苍恩赐, 仿唐代贾浪山除夕“祭诗” 之例而行“祭泉” 之礼。“奉五铢钱砚山居中, 旁列刀布大小园钱及各式古铜器, 一一陈列配设之”, 并邀请“同人咸来助祭, 祭毕以祭余宴饮,尽欢而散”①。瞿氏经过“祭泉”, 更珍惜得来不易的古钱, “遂有作续泉志之意”, 终于在六十三岁时完成撰辑《泉志补政》二十卷。      2. 刘师陆卒后以珍泉陪殉。鲍康姻丈刘师陆, 字子敬, 号青园, 山西洪洞县人, 嘉庆廿五年(1820) 进士。刘氏嗜金石古泉, 藏品富甲于一时。早年居于兰州搜罗到不少珍泉异品, 包括凉州所铸“凉造新泉”, 西夏所铸梵文钱、汉文钱。又于秦中获得“东周” 泉、“驺虞峙钱” 等。道光末年刘氏于荆南巡道任上去世。卒后其家人将他生前至爱的十珍泉陪殉, 长伴左右, 冀得安息。鲍康得知后曾去函刘燕庭曰: 以泉为殉“吾辈宜戒之”、“尤物宜留之人间”。刘氏生前是否遗言身后以泉殉, 未见诸家文字记述, 可能非他本人意愿。无独有偶, 晚清亦有一泉痴, 平湖人涂子瑾茂才, 专集秦汉六朝古钱得百余种, 光绪四年(1878) 作古后, 家人将他所藏古钱陪殉②。      东周圜钱      3. 古泉有三善。乾隆四十八年, 海昌知名藏泉家周春曾说: “窃谓(古泉) 有三善焉,生砂活碧, 古色斑驳, 不减三代鼎彝, 一善也。银钩铁画, 篆楷精妙, 即是金石文字, 二善也。置诸案头, 携诸行芨, 非独暇时把玩, 遣兴怡情, 而功用辟邪(驱除疾病), 且可催生截虐(养生防病), 三善也”。道光十六年(1836) 戴熙之父道峻公晚年患病, 戴熙说:“家大人患瘫, 呻吟枕次”, 一日得汤先生来归天策府宝钱, “手自玩弄, 不觉加一饭也”。嗜泉者有了精神寄托, 可减轻患病痛苦, 如此例子亦多见。“籍古物以娱怀, 何事自寻烦恼”(鲍康语), 吕尧仙曾说: “将古泉玩赏, 可以万虑皆空”。      4.冯晋涣惜泉如命的故事。金石名家叶东卿曾说: “昔年曾宴好古之客, 各携所宝斗奇。冯晋涣携古泉佳品一串, 系于襟怀, 四座传观, 俱啧啧羡。座中一客即借拓, 晋涣有难色, 众宾嬲之。宴毕将散, 晋涣向客长跪请曰: “自借泉后心怦怦欲动, 终食未能安也,客笑而还之”。鲍康说, “此事诚见老辈之风趣, 亦可解颐”③。民国时亦有一泉痴方地山,视古泉为第二生命, 所获佳泉系于腰间, 终日不离身, 不时把玩, 乐趣无穷, 可惜卒后遗藏便星散。
    
    5. 以黄金等重易古钱。嘉道年间后蜀之广政通宝仅见三枚, 童佛菴、孙古云、马爱林各得一品, 其中以童氏一品最精美。清仪阁主人张叔未曾说: “余请以黄金等重易之, 童不许”, 未如愿④。民国时据泉寿山人《癖泉续说》记述: “南林张君叔驯携示古泉一囊, 以分两言之, 即与黄金等贵, 亦不过千余金而已, 乃张君以二万余金得之, 非有大力何能购此” ⑤。金银易得见, 珍泉却难求。若两者以等重交换, 得泉者应物有所值。      6. “钱模”、“钱范” 及“泉母” 名称之由来。今称“钱范” 者, 旧唐书食货志乃称“钱模”。清代康熙年间始有“钱范” 之称谓。清代最早记载“钱范” 者是秀水人朱竹坨。朱彝尊(1629—1709) 号竹坨, 浙江秀水(今嘉兴市) 人, 生于明崇祯二年。朱氏博学多才, 是清康熙时著名藏书家、经史学家, 又是著名诗人及词人。他亦精于金石文字研究。曾任官至入直南书房(1683), 后辞官潜心学术研究, 著作甚多、其中撰有《经义传》、《曝书亭集》, 汇辑《明诗综》、《词综》等。康熙四十六年(1707) 朱氏在马思贤家见其所藏新莽大泉五十范。他将此见闻记载于《曝书亭集》内。朱氏记述: “新莽钱范、岁在丁亥(1707) 夏, 观于衍斋上舍小胡芦山书屋, 案头古铜器虽多, 当以此居第一矣”。金石藏家马思贤, 字塞中, 号衍斋, 浙江海宁华山人, 富藏金石古泉。马氏所得为大泉五十钱范,朱太史竹坨为之铭, 并著题跋, 语题之曰范。从此时起, 钱模改称“钱范”, 诸家皆从之。乾隆五十四年(1789) 著名考据学者钱大昕(号竹汀) 亦记载另一钱范事。他说: 见一货泉范“其形椭园, 背有文曰母, 盖当时呼钱模为母也, 秀水朱(竹坨) 氏强名之曰范,由来得见此异同耳”。“己酉(1789) 十月, 江郑堂(名藩) 携此(范) 见示”。翁树培加按说: “此(货泉) 范江郑堂藏, 丁卯(嘉庆十二年, 1807) 春, 秦敦夫携来京, 青绿中带紫色”, “底有凹文篆书母字” (《古泉汇考》)。而张燕昌《金石契》中记载钱范亦称之“泉母”。      7. 古钱范得之不易。乾隆时钱范出土甚少, 得之不易, 仅海宁马思贤, 嘉兴金砚云及吴江王芍等有之。另钱塘赵一清藏新莽货泉范, 此范为胡道周所赠。据张燕昌《金石契》记载: “嘉兴金砚云忠淳家, 藏有新莽大布黄千范, 甲午(1774) 二月, 同秀水蒋春雨元龙观之”, “又闻曲阜颜明府连生藏金错刀母, 形似葫芦, 惜未寓目”。翁树培曰: “浮山张水屋亦藏一品大布黄千钱范”, 另陆古愚有一摹本。而五铢钱范藏吴江王芍山楠家, 建武五铢范藏丁龙泓家。嘉庆时钱范出土渐多, 张廷济家藏钱范十余枚, 而吴我鸥藏大泉五十阴文范, 甚罕见。同治年间金石名家陈介祺(字寿卿), 家藏各类古钱范百余枚, 富甲一时, 名震海内, 这是后话。      8. 莽布十品得之如获珍宝。乾嘉时莽布十品亦不易寻获, 偶得一枚如获珍宝。据《古泉汇考》记_载: 小布一百仅番禺潘毅堂收藏。幺布二百潘毅堂、杭城周尔昌、夏松如收藏。幼布三百莱阳初尚龄、周幔亭有之。序布四百胡昆仲(素亭)、刘师陆(青园)、瞿中溶(木夫) 及毘陵钱氏有之。差布五百毕秋忛藏一品, 泾县胡海渔(元交) 在亳州肆中购得一枚, 后归江于九所有。中布六百仅潘毅堂收藏。壮布七百绍兴吴逸菴、赵晋斋各得一枚。第布八百莱阳赵北岚有之。次布九百方彦闻于关中获得一品, 嘉庆廿三年赠刘燕庭。大布黄千出土较多, 各家均有收藏一二枚, 当中狄问涛家藏出土大布黄千百余品, 名震一时。      浙江海盐张燕昌, 自乾隆卅九年(1774) 前后, 开始收集新莽十布拓本, 历三十余年锲而不舍努力, 于嘉庆九年(1804) 始集齐十布全套拓本, 载录于《金石契》中。张氏记述:“莽布十品, 泉志未详其制, 盖真本不传, 后人依汉书食货志绘之耳。余留心三十余年, 随所见录模之, 由大布递至小布”, “初得仅八品, 后长生(瞿木夫) 拓序布四百见贻, 甲子(嘉庆九年1804) 九月, 赵晋斋处见壮布七百, 十布方备, 足以订刊本之谬矣” (《金石契》)。此可见前人集藏用力之艰。张燕昌(1738—1814) 字文渔, 号芑堂, 浙江海盐人, 精于金石篆刻, 为丁龙泓弟子。他又善长金石文字考据, 先后广收博集吉金贞石资料数百种, 撰辑成《金石契》一书。根据资料显示, 《金石契》约成书刊刻于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1805—1807), 该书内容包括有鼎、符、汉鉴、铜爵、铜尺、官印、碑文、砖瓦、泉母等古器物拓图及文字资料。其中“泉母” 一篇收载诸家所藏各种古泉范拓本, 包括大泉五十钱范、大布黄千钱范、货泉范、金错刀范、半两钱范及五铢钱范等。该书是最早载录全套新莽十布拓本者。张氏对诸家所藏各式泉范及古钱异品知之甚详, 并一一记录于《金石契》中。      金错刀      9. “大黄布刀” 与“大布黄千”。大布黄千旧称“大黄布刀”, 沿误已久, 后来是谁更正释为“大布黄千”。昔日曾误传是张端木, 据翁树培多方考证, 指出应是丁传(字希曾,号鲁斋) 而不是端木。翁氏引《金石契》丁传曰“泉志所载大黄布刀, 沿误日久, 今以汉书食货志及新莽所铸诸布核之, 当作大布横千(横即黄), 旁行读之, 文义自显”。《金石契》又引陆以诚曰: “按大黄布刀四字, 自洪氏至国朝张敏菴, 始有布千之辨, 今丁鲁斋辨大黄布刀, 当读大布黄千” (张敏菴著《泉宝录》), 与《钱录》作者上海人张端木不是同一人),而翁氏考证是丁传氏始称“大布黄千” 之说可信。      10. 翁树培集钱及与泉家交往事。鲍康曾说: “宜泉曾集得北宋泉数千, 校定得若干种”。但南宋钱尚嫌不足, 仍着力搜求。嘉庆六年(1801) 得悉倪模集得一批南宋铁钱, 便即致函求索。翁书函曰: “弟近年古泉佳品一无所得, 来札云得南宋铁钱, 大是快事”, “惟望吾兄所得古泉佳品重复者, 不吝而缄以惠寄, 俾悭囊生色, 否则赐以拓本亦妙, 弟稍暇即当开出所缺南宋钱单呈上, 以望厚惠也”⑦。翁氏十分重视搜罗实物和重要典籍资料, 使其钱谱更具说服力, 他集泉用力之勤及著述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安徽望江人古籍校勘家倪模(1750—1825), 中年时与翁树培、江秋史及宋芝山等泉家交往而爱上古钱, 集研古币虽起步较晚, 但倪氏勤奋用功, 兼收博览并潜心考证, 嘉庆十四年撰成《古今钱略》三十四卷。终成一代古泉学家。根据资料显示, 倪模就泉学事曾多次请益于翁树培。乾隆五十七年(1792) 倪模向翁氏借抄张端木《钱录》; 嘉庆元年(1796) 在京师借抄翁书稿本中有关历代各家著录资料; 嘉庆六年(1809) 倪模致函翁氏,请教洗剔铁钱上钱锈之方法⑧,  嘉庆十四年倪模在京师见翁书稿内有永乐大典抄本资料, 欲借抄一册, 惟此时翁氏坚不允, 同年秋冬翁氏病逝, “倪氏著古今钱略时, 终以未见此册为憾事”⑨。      翁氏为何如此早逝, 丁福保曾说: 嘉庆十四年(1809), 翁氏已升任贵州司郎中, 总办秋审处行走, 公务繁忙而日以继夜地工作, 遂积劳成疾。且每于夜起工作时不食而饮酒,“是以积毒始发于目, 渐不能治官书, 渐且毒发遍身, 卒以不救、享年四十六岁”⑩。      杭州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 号定庵, 著述之余亦癖古泉, 家藏金错刀、新莽壮泉四十、新莽十布中仅缺壮布、幼布。还有安邑布、湼金布、孝建四铢、太货六铢等。翁书《古泉汇考》名闻海内, 龚氏曾欲求翁书一读。杨继震曾说: “龚年丈定庵尝求此谱于朱虹舫先生, 先生为宜泉门下士, 曾谋刻是书而未果”⑾。翁氏卒后钱谱未及刊行,故流传绝少, 众多泉家一生未能阅读此书而引为憾事。前文曾引江藩(郑堂) 所称, 乾隆时有古泉四家, 即潘有为、翁树培、江秋史、倪模等四泉家。自嘉庆以后, 古泉名家辈出, 若按藏泉家的集藏规模及其考研水准, 他们的著述对后世泉学研究影响等方面作出评定。除上述四家外, 初尚龄、刘师陆、刘喜海、戴熙、李佐贤、鲍康、陈介祺及杨继震等, 可列为嘉道至晚清时期之古泉八大家。诸家集藏事迹另文记述, 此处不赘。
文章下方广告位
随机文章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