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通宝发行意义有哪些?宣德通宝发行背景介绍
提起大明宣德皇帝,恐怕人们最先想到的应是以他的年号命名的“宣德炉”。随着收藏活动的不断升温,收藏队伍的不断广大,“宣德炉”的知名度几乎达到了孺妇皆知的地步,但是,人们对宣德皇帝以及他所铸行的“宣德通宝”流通货币却了解不多。
宣德皇帝,名叫朱瞻基,他13岁时就被爷爷朱棣(明成祖)立为皇太孙,从此朱棣无论是巡幸北京还是巡边讨伐,都把他带在身边,随时教诲。可以说他是一位得道较早,提前受到良好教育的皇室子孙。
1425年,他的父亲朱高炽(明仁宗)登上皇位,他就顺其自然地成为太子。次年五月,仁宗病逝,瞻基开始了龙椅上的岁月,定年号为宣德,遂铸“宣德通宝”年号钱。
宣德皇帝执政期间,承仁宗之遗风,注重吏治,镇压内部反叛,守边持重,抗灾赈饥,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他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认为:国家兴盛,在于与民休养生息;国家衰弱,必由土木兵戈所致。他把农桑视为衣食之本,亲作《耕夫记》和《织妇词》,激励自己与大臣体察和关心民间疾苦,牢记粮食与桑麻的来之不易。他认为,君王恭俭,则户口日繁,财赋自然也就充足。所以他要求朝中带头节俭,反对向百姓强征暴敛以供帝王享乐和充实国库的做法。就连修建他父亲仁宗皇帝的陵墓献陵时,他都亲自规划,厉行节约,一切从简,仅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将陵墓建造成功。他文武皆备,以其英明睿智以及知人善任的文治武功,将明代社会的发展推向了全盛的高峰。史称“仁宣之治”